一名老兵看着他们,笑着说起战前的紧张,引得众人一阵轻笑。
远处,俘虏营里渐渐安静下来,或许是连日奔逃与厮杀耗尽了力气,或许是终于接受了败亡的现实,只剩下偶尔传来的低低啜泣。
杨毅望着草原深处,那里曾是突厥王庭的方向。
他知道,此战之后,边境将迎来长久的安宁,那些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,终于可以安稳度日。
风吹过他的战袍,带着草原特有的凉意,却吹不散他心中的踏实——这一仗,他们打得值。
天边渐渐泛起鱼肚白时,辛苦了一夜的汉军营地响起了集结的号角。
士兵们收拾好行装,押解着俘虏,带着缴获的物资,开始踏上归途。
阳光刺破云层,洒在整齐的队伍上,折射出甲胄的光芒。
身后的战场渐渐远去,而前方,是他们守护的家园,是即将到来的和平与安宁。
这场草原上的决战,终将被写入史册,成为一段关于勇气、智谋与胜利的传奇,在岁月中静静流传。
大军行进在归途上,队伍绵延数十里,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。
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下来,照在士兵们带伤却昂扬的脸上,也照在那些被押解的突厥俘虏身上——他们的眼神从最初的怨毒与不甘,渐渐变得麻木,偶尔望向远方草原的方向,会闪过一丝复杂的怅然。
杨毅骑马走在队伍中段,身旁是几名核心将领。
他们正低声讨论着战后的边境规划:如何在突厥旧地设置烽燧,如何安抚归降的部落,如何将缴获的粮草分发给边境军民……每一个细节都关乎长久的安宁,容不得半点马虎。
“大帅,”一名将领忽然开口,“耶律杰关押在后部囚车中,一路上倒也算安分,只是不肯进食,要不要……”
杨毅摆了摆手:“不必强迫。他是草原上的雄鹰,骤然折翼,心中定然煎熬。
待回到都城,交由朝廷处置便是,我们只需确保他安全抵达。”
他顿了顿,望向远方起伏的丘陵,“说到底,战争的目的从来不是杀戮,而是止戈。
让他们看清强弱,明白和平的可贵,比斩尽杀绝更重要。”
将领们点头应是,心中对这位主帅的远见又多了几分敬佩。
行至边境北幽关时,早已得到消息的百姓们自发来到城门口迎接。
他们捧着水和干粮,眼中含着泪,对着大军连连作揖。
有老人拉着士兵的手,哽咽着说起自家儿子在战乱中丧生的往事,又感激地说如今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。
士兵们看着这些朴实的面孔,连日征战的疲惫仿佛都消散了许多。
一名年轻的骑兵擦了擦眼角,对身旁的同伴笑道:“你看,咱们拼死拼活,不就是为了让他们能好好过日子吗?”
大军入城休整了一日后,杨毅亲自巡查了城中的防务,又与地方官员商议了安置俘虏的事宜——将一部分愿意归降的突厥士兵编入新的户籍,参与边境屯田,既解决了劳动力问题,也让他们能在安稳的生活中逐渐融入。
三日后,杨毅在北幽关安排好了所有事情后,大军再次启程,朝着京城而去。
即将抵达京城外时,文武百官纷纷出城相迎。
当耶律杰被押解着经过街市时,百姓们并未上前唾骂,只是远远看着,眼神中带着好奇与释然——那个曾让他们夜不能寐的名字,终于成了阶下囚。
夜晚,庆功宴上,杨毅与众将领们把酒言欢,气氛融洽。
翌日,朝堂上,杨毅对参与此次出征的将领们进行了一番论功行赏,同时又以劳苦功高,应该颐养天年为由解除了他们的兵权。
几天后……
耶律杰在杨毅手下的威逼利诱之下,最后无奈的选择投降朝廷,并且愿意亲自率领朝廷大军,去接管突厥王庭和部落近五十万人的投降,而且,他愿意余生不再返回草原;
只希望杨毅能够好生对待草原的所有子民,至于如何安排,都愿意听从朝廷命令,杨毅听闻禀报,嘴角上扬,对此非常满意,愿意接受他的条件。
杨毅随即派人将自己的意思传达给耶律杰,只要他们愿意归顺,朕将会他们编入边境地区的户籍,与汉人一视同仁,而且还可以与咱们贸易,通婚,可种地,可放牧,由他们自己选择。
很快,消息传到边境,无论是汉军士兵还是那些被俘虏的突厥士兵,都长舒了一口气,因为他们都能活着了,以后还能与家人团聚。
一个月后,边境地区的草原上,帐篷密密麻麻的搭建在一起,荒芜的土地以后也将会长出庄稼,昔日的战场也恢复了往日的平静。
偶尔有几个牧民赶着羊群或者牛群经过曾激战的战场,还能看见那些隐约可见地上的铁蒺藜或者刀剑的残骸,对孩子们说起那场改变草原命运的决战,语气中带着敬畏与害怕。
而杨毅,在京城短暂的休整两个月后,安排好朝廷的事情后,他亲自率领十万大军又踏上了新的征途——一路向西。
杨毅率领着十万大军,如同一股汹涌澎湃的洪流一般,一路向西疾驰而去。
这十万大军气势磅礴,旌旗飘扬,脚步声震耳欲聋,仿佛整个大地都在为之颤抖。
经过长达半个月的艰苦行军,他们终于抵达了边境的最后一个城池——茂州府。
这座城市位于一片广袤的平原之上,城墙高耸入云,气势恢宏。
当他们靠近城池时,一阵震耳欲聋的脚步声传来,仿佛整个大地都在为之颤抖。
原来是茂州府的守军将领迅速代领数百士兵打开城门,迎接这支远道而来的队伍。
这脚步声如同战鼓一般,激励着他们疲惫的身体,让他们重新振作起来。
士兵们迈着整齐的步伐,坚定地向前走着,他们的脸上透露出一种坚毅和决心。
城墙上,守城的士兵们看到这支疲惫不堪但依然纪律严明的军队,心中不禁涌起一股羡慕之情。
进入茂州府后,街道两旁的百姓们纷纷驻足观看,他们用好奇而又敬畏的目光注视着这些来自远方的战士。